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反贪局长有[三怕]
反贪局长有[三怕]刚刚被吉林省检察院决定授予个人一等功的陈长青不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否则他不可能带领一个区院的反贪局连续接办一连串外地和省内的贪污大要案,而且一一告破。
陈长青也不是个偷懒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从一个普通的司机,一步一步地成长为反贪一线的“全国优秀侦查员”,成为一支优秀反贪队伍的领军人物。
可是,果敢金沙乐娱场、勤勉的陈长青并不是无所畏惧的,在他内心深处也有“三怕”。也许正是有这“三怕”,才能使陈长青肩上担着副检察长、反贪局长的担子,却能走得如此坚实。
侦破辽源市城市信用社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凯扬涉嫌受贿800余万元、挪用1900余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余万元重特大犯罪窝案……
一年之中,能查办如此之多有影响的大要案,这实在令人惊讶,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份成绩是由一个区级基层院所取得。当我们赞赏这个光荣的集体时,不能不提到他们的“领军人物”——陈长青。
2006年上任之初,陈长青做了两件事,一是请朋友介绍北京一位书法家为他写了幅字——“剑锋指处,所向披靡”;另一件是全局21名反贪干警照了一张“全家福”,背景是四个大字“中流砥柱”。前者张扬着陈长青的理想,也是在为自己鼓舞士气。后者呢?在陈长青看来,没有一个精诚团结、密切配合的团队,任何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这是他最为珍视的。
“眼界阔、心底宽、脚步稳、腰杆硬”,有同行这样夸他。对此陈长青笑笑,你们怎么没夸我有“三怕”呢。
办铁案难,因为办案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有时我会为那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一宿一宿睡不着觉。这与那种一夜之间长途奔袭数百公里的辛苦不同,它让人如履薄冰,煞费苦心。
2007年5月,那是连续加班十昼夜之后的又一次突审。同以往不同的是当时6名犯罪嫌疑人同时到案。6名嫌疑人同时到案,这是决策果断、行动迅速的直接结果,但也给我们造成空前的压力。上级院的决心直接来自我们一线名犯罪嫌疑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一个环节打不开,就会影响整个案件的推进,造成侦破工作的被动。
多名犯罪嫌疑人同时到案,还要时时处处谨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领导高度重视,要随时报情况、报结果。怎么办?我们集中全院的力量,在办案区一层楼内,分不间,同时提审。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我就像一个“大监工”,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上边铺满了材料,坐在走廊尽头金沙乐娱场,随时掌握情况,随时提出修补意见,真是“六管齐下”。
时间过得太快,可个个“审讯室”都没有动静,我真想闯进去。不是不相信同志们,是急啊!不光我急,领导也急啊,外面夜色浓重,手机响了,市院领导问怎么样,突破了吗?过了几个钟头,省院反贪局领导电话打了进来,都没休息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个个审讯室纷纷传来捷报,“缴械了、讲了”。6名嫌疑人均作了有罪供述。
还有一次,去年6月,为了检察官的诚信和诺言,为了挽救一家企业,鉴于主要当事人对企业的影响和其家中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采取通常的强制措施,我在上级院为这家企业的经理拍了胸脯,请求对其监视居住半年。这项工作的工作量之大,风险之大真是后怕!一旦出现外逃、串供怎么办?当事人出了事故怎么办?检察官陈鹤和庄严承担起了这个任务,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最长时间有24天没回过家。庄严患有严重糖尿病,每天必须吃药打针,但他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半年的时间企业的生产没有受过影响,当事人也很好地配合检察机关顺利地办结了此案。
讲完这个例子,陈长青说:法律不是冷的,在我们检察官手里它是热的。在执法中,我们不能怕承担风险,要尊重和考虑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的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企业、家庭的实际情况,要用检察官的行动来彰显人性的光辉。
案子办多了,免不了要过人情关。不让人说情,堵上每一个人的嘴是不客观的,那么就要看我们的检察官怎样去对待了。
反贪局内勤刁雅琴是位女同志,采访她时她手上正拿着几张表,有《办案补助登记表》,有《奖金发放表》,21人的名单里少了一个人。我们反复核对,少的这个人就是陈长青。刁雅琴看着我们满脸的疑问,笑着解释道:
这么多年了,他从来不要什么补助、奖金,每一分钱都用在大家身上。这不,今年他刚获得了5000多元奖金,他嘱咐我做一个表,把钱发给每个干警。每年中秋节,他都要把因公外出的干警家属找到一起,聚一聚。这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家属们说领导想着我们,这就是团圆,爱人在外办案,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和战友、朋友聚会聊天是陈长青的一大乐事,但他从不参加与案件说情的有关宴请,只有一次是例外,他去了,饭也吃了,酒也喝了。那是去年6月,昔日的一个战友来电话,说是战友聚会,请他务必参加,“陈检一定要给面子呀!”工作虽然很忙,但陈长青没有推辞,因为他很看重战友之间的情谊。他应约而至。在豪华的世纪饭店里,他见到了战友们。战友相逢,亲如兄弟。然而,他看到在座的除了老战友外,还有一个陌生的面孔,旁敲侧击地一问,他意识到这个人的到来与自己正在查办的一起案件有关。看来聚会的性质已经改变。情况摸清楚了,但陈长青声色未动,他三杯下肚就“醉”了,“等等,我去趟厕所方便一下。”转身,他来到了前台,偷偷把4090元的账结了。第二天,那位战友打来电话,“长青,真行,我算服了你了。”
除了严格执行上级院和本院的各项规定、禁令外,陈长青还不满足,首创了“退钱教育法”。他给我看了一张便条:“老战友陈××:你好,首先感谢你对我和检察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今将你送来的8万元钱退还给你,所托之事,我们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慎重研究处理,谢谢。你的战友陈长青 2007年1月6日。”
这样的“便条”他一年也不知道写下多少,几乎全局的同志每人都承担过这样的退钱任务。陈长青说得好,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去年,陈长青对一名检察官狠发了一通火。原来他一人在办公室接见了一名当事人,这是违反规定的做法,陈长青大会小会讲了多少天,还把这名同事“吊”了起来,让他好好反省学习。这件事对全局干警震动很大,你不按规定做事,纪律就要找你。
陈长青告诉我们,他喜欢富兰克林的格言:20岁时起支配作用的是意志,30岁时是机智,40岁时是判断。说完他立即加上一句,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学习。人家说上个世纪十年代反贪工作靠的是拼精神、拼体力、拼时间,可眼下改词了,要靠拼知识、拼智慧、拼能力。
这件事,当然也涉及到了陈长青。交流上任不长时间的汪兆奎,搞了一次“突然袭击”,他没同任何人打招呼,没讲意图就将全市检察系统的6名后备干部调到市院会议室。陈长青就是这6人中的一个。没有开场白,汪兆奎直接道出见面的目的,就是考考大家。三道面试题,有科学发展观,有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案例分析。考试的结果,汪检评价陈长青时,说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他对反贪工作在大局中的地位、关系回答得这样好,没想到搞职务犯罪侦查的陈长青对刑事检察工作这样熟悉,没想到……
了解陈长青经历的人,都免不了要感叹那是个几乎不可复制的奇迹。1989年陈长青复员来到检察院,先后任司机、行政科长、政工科长、副检察长,先后分管过渎职侵权、民事行政检察和反贪工作,是个业务多面手。人家说长青干啥像啥,干啥能干好啥。在检察长傅强看来,陈长青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靠得住,一个是有本事——这也是他当初看重陈长青的主要原因。傅强用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方式感慨道:“陈长青的确是‘腿上绑大锣走到哪儿响(想)到哪儿’。”
他用这样几组数字证明自己的判断:陈长青分管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时,该科连续2年名列全省评出的“十佳”之首,并被荣记集体一等功;分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时,连续6年年终业务评比位列全地区首位,连续5年获得“全省民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分管反贪工作第一年,办案32件,跻身团中央“青年文明号”行列。
在做行政科长时,陈长青几乎是每天第一个上班,最晚一个下班。他养成一个习惯,下班前要挨屋查,看看水源、电源断了吗?房门关了吗?加班同志的生活安排好了吗?涉及干警的事都是他眼中大事。
干警们加班他还时不时自掏腰包慰劳一下大家,重大案件突破了还要把大家拉到馆子里搓上一顿。那是极度紧张疲劳过后的欢庆时刻,那种放松的畅快,那种贴心的交流,让人对陈长青所营造的融洽的团队氛围和集体精神心生感慨。
在他任政工科长的那年6月,法纪科的刘树林连续多日出差调查取证,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去世了,陈长青和检察长守在太平间亲手为他穿上崭新的检察。干警老王新调到这个院,家中生活十分拮据,老伴和三个儿子都没有工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陈长青建议党组,发动干警捐款资助,仅半天的时间,干警们自发捐款3200元。干警当中有婚丧大事,他忙前忙后金沙乐娱场,同事生病住院他看望护理,就连年轻同志没有对象,他也给张罗。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